发布日期:2024-12-28 18:22 点击次数:6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经济日报评论员
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巨浪,正在中华大地上以强劲之势催生经济变革。这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演进中追赶潮流、甚至引领潮流的关键抉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作出全面部署、提供重要遵循。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既要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又要方法得当、防止走偏。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求新”也要“提旧”
对于新质生产力,目前还无法精确统计其经济规模,但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与其在GDP总量中的占比来看,尚不到20%。传统产业依然是我国经济的基本盘,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不存在三六九等之分。事实上,当低端落后产能在市场化、法治化机制的大浪淘沙中淘汰出局,在市场竞争和创新驱动下,传统产业正在不断实现迭代升级。
以纺织品和轮胎为例,如今的产品与几十年前相比有着实质性的不同,或者是材料变了,或者是生产工艺变了,更多的是两者都变了。这些变化当然包含对新技术的吸收或融合,但原有的工业基础和基本产品形式始终是诞生新产品或新系统的条件。
再比如,即使是最传统的农业,采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选种育种,数字技术支撑自动化种植、收割以及深加工等,也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质态。
历史规律表明,每个行业都会有兴盛、衰落,但大部分行业并没有最终消亡。换句话说,“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关键是传统产业如何加快向产业价值链两端延伸,推进价值链整体攀升,转化为优势产业,从而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要看到,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依存:从供给看,任何新技术的产业化都必须得到现有产业的支持;从需求看,传统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最大用户。
新故相推,有时也是双向奔赴。我们既要警惕错失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避免错过新一轮国际竞争和产业革命的窗口期,也要警惕喜新厌旧,简单地“腾笼换鸟”“以新汰旧”,天南海北一窝蜂大干快上,以“赶时髦”的心态热衷追逐少数几个高技术产业,导致千篇一律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遍地开花的各类高科技园区、巨额举债建设的超前基础设施、“一刀切”的淘汰搬迁方案等,造成资源错误配置、重复配置,甚至瓦解固有的传统优势产业根基。更要坚决防止前些年一些地方出现的以建设氢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借“元宇宙”概念实施炒作诈骗、数个百亿元级集成电路大项目“烂尾”等泡沫化乱象,借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名重演。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需要致力于提高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的品质和效能,加入并发展科技、管理、数据等先进优质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赋能,强化传统产业的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使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逐新”也要“求质”
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优化。新能源汽车、光伏、高端装备等当今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都从当初某种程度的“新质”生产力成长起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固定的范式和标准。
世界上多个发展中国家都在20世纪50年代经历过“赶英超美”的产业大跨越,结果短暂高光之后,有不少长久停滞甚至崩盘。究其原因,在于很多产业不符合比较优势、没有自生能力。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面对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任务,必然存在不同目标、不同重点、不同路径。切不可脑袋发热、贪大求全,搞“大呼隆”、拉大阵势、跟风攀比,不顾基础和条件,不切实际地搞所谓的“弯道超车”“换道超车”。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识别潮流,更要认清自己。“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只有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才能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而非好高骛远、严谨务实而非盲目蛮干,形成鲜明的比较优势。应循着创新逻辑、市场逻辑、治理逻辑而进,打好特色牌,走稳实干路,闯出新天地。
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差别大,即便同一省份,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也有较大差异,不能简单齐步走,套用一个模式,而要充分挖掘本地发展潜能,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突破口。各地可按照不同区域功能定位和阶段性任务各展所长,探索契合自身的模式,以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经济基础雄厚、科研力量强大,创新条件和环境好的地区,比如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要强化产教融合,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打造国际创新高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构建新兴产业集群和新的增长极。其他地区则应充分发挥各自区位、资源禀赋和特色经济优势,准确把握好点与面、新与旧、稳与进的辩证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原则,综合考虑人才、产业、资金、管理、制度环境等条件,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发展适合当地环境和资源比较优势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形之手”也要“无形之手”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创新,但创新的关键又是什么?
关于创新,一直有来自两个方向的力量:一是“无形之手”的创新力量,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另一个是“有形之手”的创新力量,通过政策体制引导资源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统筹用好这两种力量。
推进科技创新,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一般而言,企业家对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积极性很高,虽然风险大,但成功后可以申请专利,在法律保护下独享较长时间的垄断地位。而基础性的科研开发风险更大,科研成果可能只是一种公共技术产品,因此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然而基础科研不突破,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就是无源之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应当支持基础科研,根据国家自身的技术产业发展方向,超前投资基础科研,取得突破后由企业家接棒,继续研发新的技术和产品。
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甚至是不可知性。既要调动市场的力量,通过市场激励企业试错、竞争与合作,进而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也要在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上,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创新的力量,解决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创新,就像一辆自行车。后轮是动力轮,要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应对不确定不可知的问题;前轮是平衡轮,交给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以应对市场失灵问题、发展失衡问题和方向问题。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一定要双轮并用,不能把“双轮自行车”变成“独轮车”。
统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是构建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型生产关系的核心。既要通过战略规划、产业政策、绩效考核、标准体系等宏观管理手段,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引导资源流向科技创新一线,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用市场手段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跨行业、跨区域、跨境优化配置;还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使各类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命题,也是改革命题。作为一项固根本、立长远的战略之举,需要加速推进促成新质生产力迸发涌现的各项改革。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何松琳 股票配资哪家好